电影《药》影评:鲁迅笔下旧中国的麻木与觉醒392


引言

鲁迅笔下的《药》是一部经典小说,其同名电影改编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和民众的麻木不仁。影片通过对华老栓悲惨命运的描述,揭示了封建迷信的愚昧和统治阶级的残酷,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意识和对光明与希望的渴望。

封建迷信的毒害

影片中,华老栓误信了人血馒头能治好痨病的封建迷信,不惜用自己的钱财购买人血馒头。这一荒谬的迷信反映了旧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愚昧和无知。而华老栓的儿子小栓在吃了人血馒头后非但没有好转,反而病情加重,最终惨死,这正是封建迷信毒害人民的悲剧写照。

统治阶级的残酷

在华老栓悲惨命运的背后,是统治阶级的冷酷无情。革命者夏瑜被捕入狱,为了从他口中得到供词,官府不惜以年幼的小栓作为人质。小栓的死,既是封建迷信的受害者,也是统治阶级暴行的牺牲品。官府的残暴行径,充分暴露了旧中国社会统治阶级的腐败和专制。

民众的麻木不仁

影片中,面对夏瑜被捕、小栓死亡的悲剧,围观群众表现得极为麻木不仁。他们冷漠地围观着小栓的尸体,甚至还有人用石块砸向夏瑜。这一场景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社会民众的麻木不仁和愚昧无知。他们被封建统治阶级麻痹了思想,失去了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,从而成为了封建压迫的帮凶。

中国人民的觉醒

尽管《药》中充斥着黑暗和麻木,但影片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意识。华老栓目睹了儿子的惨死,终于明白了封建迷信的愚昧和统治阶级的残暴。他冲破思想的牢笼,走上了革命的道路。这一转变,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觉醒,不再甘于被压迫和愚弄。

对光明与希望的渴望

影片的结尾,夏瑜被处决,华老栓高举着夏瑜的头颅。这幅画面既象征着革命者的牺牲,也象征着中国人民对光明与希望的渴望。华老栓的呐喊,唤醒了无数麻木的灵魂,激发了他们为新中国而奋斗的决心。影片以华老栓高举夏瑜头颅的画面定格,留下了一个充满希望和憧憬的结尾。

结论

电影《药》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影片,它深刻地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和民众的麻木不仁。影片通过对华老栓悲惨命运的描绘,控诉了封建迷信的愚昧和统治阶级的残酷,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意识和对光明与希望的渴望。影片的结尾,华老栓高举夏瑜头颅的画面,成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中一个不朽的象征,激励着后人为了新中国而奋斗不息。

2024-12-07


上一篇:电影聊聊影评

下一篇:大班电影影评:暴力美学下的意识流盛宴